2020-08-21 15:07:00
2020-08-21 15:07:00
當下中國城鎮化進入到以存量為主的發展階段,城市更新成為了這一階段城鎮化進程中新的增長點。工業遺產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了時代及城市的記憶。作為時代變更遺留下來的產物,工業遺產無疑是歷史的見證者。當今人們保留工業遺產特別是工業建筑和構筑物的方式各種各樣。有全部完整保留下來的德國弗爾克林根鋼鐵廠,有部分保留并規劃成公園的北杜伊斯堡風景公園,有形成了文化創意區的關稅同盟煤礦區和北京798藝術區。位于邯鄲市中心的邯鄲鋼鐵廠占地面積大,空間豐富。如何利用這些空間,使功能置換能夠長續發展,將是該區工業遺址改造面臨的重要課題。
▼本次推文將介紹三個結合自身特性和新功能相得益彰的工業遺產改造案例。
01
尺度
歐伯豪森氣罐改造 - 巨型遺址帶來的巨型感官體驗
德國歐伯豪森的巨型儲氣罐始建于1927年,高117.5米,直徑67.6米,是當時歐洲最大的煤氣儲氣罐,用于儲存鋼鐵焦化產業多余煤氣的儲存和釋放。它是歐伯豪森地區的標志性構筑物,也是德國魯爾區工業文化遺產旅游之路上非常有吸引力的一個點。百年間,這個儲氣罐經歷了二戰期間的轟炸,在戰后的修復工作中又經歷燒至氣罐基礎的火災,直到1949年才被修復完好重新投入使用。隨后隨著天然氣競爭優勢明顯,鋼鐵產業逐步衰落,這個儲氣罐于1988年被停用。
1993年至1994年間,在當地市民,政府和埃舍姆公園國際展覽會的共同商討下,這個巨型煤氣儲氣罐被改造成為用于巨型藝術展覽的展覽廳。
巨型儲氣罐夜景 © oberhausentourismus.de
巨型儲氣罐內景 ©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建筑師將原有的氣體壓力盤在4.2米高的空間固定住,形成了下層3000多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和4.2米高以上的上層舞臺空間,兩個鋼結構樓梯連接底層和舞臺,舞臺周邊一部分承力結構上設置了500多個觀眾席。
氣罐內部舞臺 © RP ONLINE
觀景平臺在這個巨型構筑物中也不可少。除了可以坐電梯到達氣罐頂部去到平臺外,人們也可以通過592級樓梯通往觀景平臺。能見度好的情況下,可以在氣罐頂端的室外看見35公里以外的地方,整個魯爾區的西部盡收眼底。
儲氣罐改造剖面圖 © steiner.archi
這個巨型展覽空間給展覽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過超常尺度的布展方式,展覽的物體和參觀者之間的對話關系被放大和加深,使展覽本身傳遞的信息更加深入和有震撼力。
展覽“Wunder der Natur”© Thomas Wolf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展覽“The Wall” © 1999 Christo + Wolfgang Volz
神秘之所展覽 © Alighting
02
對比
比利時Terril 冒險臺地 , 好奇心、勇氣和留白的對撞
游樂場地的設計一般都有相對比較嚴格的規范限制,在工業遺址改造中將功能置換成游樂場地的案例鮮有。比利時Terril 冒險臺地則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該冒險臺地游樂場始于當地一項致力于對工業遺產進行造型再利用的名為Be-Mine的項目,它位于比利時西部法蘭德斯地區最大的煤礦工業考古遺址地區。該項目現已開發成為一個集文化旅游,居住和休閑為一體的城市項目。
比利時貝林根工業遺址 © wikitravel.org
Terril 冒險山原來是一座60米高的碎石山,在它的旁邊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工業遺產貝林根采礦場,也有住宅和購物街。這個臺地項目用游樂場的方式承接了場地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未來。整個項目由三個部分組成,由1600根木桿形成的樹干森林,貼于山體表面的游樂場地和位于山頂的煤炭廣場。
冒險山 @uitmetvlieg.be
游樂場的自行車越野者 @internetgazet.be
樹干森林的秩序和重復帶來其非自然的獨特性,豐富了Terril 臺地的地表元素,加強了其地標性。穿插在樹干森林中的一個一個的游樂場地因半山腰的位置和樹干森林的陣列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依附于山體表面的棱鏡形游戲場地提供了攀爬,跨越等多種游樂方式的組合,挑戰孩子們的身體極限,使得共同協作和勇氣在游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人們通過直長的樓梯直達山頂的煤礦廣場--- 一個非常空曠,視野開闊的休息平臺。游戲探險和山頂的開闊形成反差,更是給人思考的空間,在思考中將場地的過去和未來聯系在一起。
探險山平面 © landzine.com
菱形游戲平面 © Carve / Hannah Schubert
煤炭廣場 © landezine.com
03
可持續
比利時PAKT生態可持續街區,自給自足的餐廳
位于比利時安特衛普的這個叫PAKT的鄰里社區是由一些廢棄的工業倉庫改造而成的。以前這里是地下派對的天堂,如今這個社區聚集了一些創新公司,健身房,餐廳和咖啡廳,健康和可持續性已經成為這里的一個標簽,并且成為吸引當地年輕人入駐的原因。
PAKT社區空間 © monocle.com
PAKT屋頂農場 © festivalvandearchitectuur
屋頂園藝體驗 © Jonathan Ramael
其中PAKT 屋頂農場是一個完全的可持續項目,它致力于為當地鄰里提供新鮮的蔬菜。屋頂收集的雨水供樓下咖啡廳使用,底層的烤披薩的余熱為樓上的辦公空間提供暖氣。倉庫工業廠房的大面積屋頂給了屋頂農場足夠大的容量來提供蔬菜的自給自足,讓都市農業形成小面積的積聚效應,使這個地方成為都市農業的實驗場地,園藝體驗和教學場地。屋頂農場每周兩次為當地廚師和餐飲業者提供蔬菜線上超市選購。
該項目的可持續創新也帶來了連鎖效應,除了日常餐廳,咖啡廳之外,還可以舉辦可持續性婚禮,這無疑為年輕人帶來新鮮感。隨著城市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和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到可持續的創新中來,這一模式將會創造更多的現實意義。這一模式激發后工業遺址重生自我生長的繼續探尋。工業遺址本身這個載體在項目中彰顯的重要性被降低,項目自身在社會和人類層面的拓展才是根本。
魅力邯鄲 © 邯鄲政府
當前中國城市化進程進入存量發展階段,工業遺產轉型復興成為重大課題。鋼鐵工業的發展如今也是邯鄲深厚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恰當的功能置換是工業遺址改造成功的關鍵要素。工業建筑和構筑物提供了超越常規的尺度和空間感受,結合恰當的設計手法和項目自身的可延續性,它們的改造和存留將成為城市中別具一格的存在。將功能創意集結在邯鋼的轉型上,將會為邯鄲增加一張新的城市名片。
作者信息
彭瑾
PENG JIN
坐標:慕尼黑,德國
Studio Vulkan Landschaftsarchitektur 景觀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