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3 16:45:00
2019-09-03 16:45:00
在邢臺科技館國際設計競賽中,崔彤團隊作為受邀的四家國內外知名建筑團隊之一,以始于自然,源于傳統,歸于科學為核心,深度挖掘邢臺深厚的歷史文脈與科技精神,在科技館的設計中將科學、自然、人文藝術三者合而為一。以產學研一體的方式塑造城市科學啟蒙的基礎原點,為激活發展中的邢臺創造出一個別樣的科技館建筑。
崔彤
全國勘察設計大師
國家優秀設計金獎獲得者
享受國務院專家政府津貼,清華大學建筑學碩士
現任: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副院長
中國科學院大學建筑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中國科學院大學李政道科學藝術中心副主任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設計導師
曾多次擔任國家級及中科院重大項目的設計主持人和負責人,并獲中國科學院創新先進個人,多個項目獲獎,其中國家獎項5次,省部級獎項20余次;并應邀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和講演,其作品和論文多次發表于著名雜志及出版物。
邢臺科技館方案效果 © 崔彤團隊
邢臺科技館方案模型 © 崔彤團隊
發展中的城市需要什么樣的科技館?
崔彤團隊的設計方案有個鮮明的主題,就是以始于自然,源于傳統,歸于科技為核心。這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最基本的重要的三個支點。發展中的城市需要什么樣的科技館?以這個問題為研究基點,崔彤團隊提出了三個策略三個策劃的研究方向。
現有科技館問題 © 崔彤團隊
策略一:混合并置
同一個博物館可能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功能并且多館合一,實現一館多用。從而塑造一個混合而非專精,具有科學博覽,科學實驗,科學觀演教育等復合功能的科技館。
策略二:科學裝置
科學裝置是科學實驗室當中一個特殊的類型,指的是一種大科學裝置。崔彤團隊希望現代的科學博物館,可以從傳統的建筑當中解脫出來,走向科學、機械、制造業。科學裝置像手表一樣,是機械的巴洛克,是高速運轉的實驗室,是可以被拆解,同時為人們開放的,它精準、科學、理性。
科學裝置擬合過程 © 崔彤團隊
策略三:科技群落
科技群落的特質在于輻射范圍與影響更大、復合性更強。在打造邢臺的文化新高地、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時,整合利用周邊的科研技術力量,以提升邢臺的城市品質和核心競爭力、塑造邢東新區生態人文未來之城的城市形象。
與此同時,在一個運營成熟的科技群落中,科技館與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會展中心、大劇院等大型文化類建筑產生聯動,構建科技旅游線路,織成面向不僅限于青少年的游學服務網絡。
策劃一:時間策劃
崔彤團隊在時間策劃當中,聯合科學傳播團隊策劃科技館一周的活動。團隊設想在邢臺科技館組織中國科學年邢臺分會場,從周二到周日策劃古代智慧、地球科學等一系列聯動活動。
邢臺科技體驗 © 崔彤團隊
策劃二:空間策劃
在空間策劃中,崔彤團隊希望通過邢臺科技館實現群落現象,將周邊吸取的能量轉變為邢臺自身不可多得的特色。希望將教育資源、科研資源以及產業資源投入到河北,實現“院地合作”,產學研一體。將真正邢臺所需要的東西落入邢臺來。
策劃三:人群策劃
科研策劃參與的三類人群分別是:科學家、科學傳播者還有當地受眾者或者全國的青少年。在每年策劃的中科院科普開放日中,可以讓很多小朋友在假期之內獲得人生當中最重要的科學萌芽和開放的節點。
人群策劃 © 崔彤團隊
中科院科學開放日 © 崔彤團隊
在地向天:挖掘邢臺文化之氣韻
郭守敬是邢臺當地的科學大家。從古代的觀象臺、到紫金山天文臺、及至當前我國科學家通過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迄今人類所知的鋰豐度最高的恒星。郭守敬的科學精神一直鼓舞著一代代國內外的科研工作者。為紀念他的科學成就,人們將一座月球環形山以郭守敬的名字來命名,所以郭守敬的環形山成為崔彤團隊創作的第一支點。
對邢臺當地科學家郭守敬的研究 © 崔彤團隊
科技館的形態概念取意于月球表面的郭守敬環形山及周邊地面起伏,猶如置身于廣袤無垠的宇宙星空之中,并向天際伸展;球幕影院落在起伏的表面上,仿佛模擬廣義相對論中質量引起時空扭曲的狀態,或隕石撞擊的動態一瞬;幾處支撐體的形態,取自蟲洞的意象,如同連結兩個遙遠時空的多維空間隧道;建筑表面的點狀光源,采用流暢的曲線圖案,模擬兩個黑洞合并時放射引力波的形態,又仿若天上銀河,繁星點點,指引著人們去探索神秘而無窮的宇宙空間,也可以理解為道家的陰陽太極,窮盡天地萬物的法則與道理。
平行世界 © 崔彤團隊
天地 © 崔彤團隊
山水 © 崔彤團隊
形態擬合 © 崔彤團隊
建筑以地脈視角將太行山地脈進行人工再造,通過以錯動的臺體去再造一種人工的景觀,以山水地脈的概念重塑場地的氛圍。
三體巨構 © 崔彤團隊
城市科學啟蒙原點:獨樹一幟的大科技館
崔彤團隊融合產學研創造 “科技游學”運營模式。建筑從“一圓初芯”開始生發,首先將建筑視為城市中的一個科技芯片、城市智慧的原點。懸浮的展廳為城市構建兩個屋頂、兩個地面的“二元世界”。結構上采用科學、人文、藝術三大主題廳堂形成“三體巨構”的結構體系。
“一圓初芯”
“一圓初芯” © 崔彤團隊
一個山水玉璧,在地向天的樂臺 © 崔彤團隊
“二元世界”
“二元世界” © 崔彤團隊
銅鑄模型 © 崔彤團隊
整體鳥瞰圖 © 崔彤團隊
剖透視圖 © 崔彤團隊
“三體巨構” © 崔彤團隊
東立面圖 © 崔彤團隊
南立面圖 © 崔彤團隊
西立面圖 © 崔彤團隊
在滿足傳統三維空間的流線通暢之外,引發游客對過去與未來的時間遐想,實現“四維時空”的空間敘事。設計過程將建筑策劃、建筑規劃、建筑研究、建筑實驗、建筑設計“五位一體”融會貫通。最終建筑形態基于月球的郭守敬環形山,布局6個時空扭曲概念的單元模件,塑造獨樹一幟的建筑體驗。
“四維時空”
“四維時空” © 崔彤團隊
人視圖 © 崔彤團隊
“五位一體”
“五位一體” © 崔彤團隊
“銅鑄模型” © 崔彤團隊
“六項模件”
科技館是一個城市科學啟蒙的基礎原點。邢臺科技館的形態概念取意于月球郭守敬環形山,將六個時空扭曲概念的沙漏形功能模件相組合,不僅形成巨構式結構支撐體系,同時各模件單元均被賦予不同主題功能。
模件分析 © 崔彤團隊
科技館效果圖 © 崔彤團隊
中央廣廳效果圖 © 崔彤團隊
科學劇場效果圖 © 崔彤團隊
位于建筑西側的主入口廣廳將科學博覽、科學實驗、科學觀演教育等功能相混合并置提高經營適應性。常設展廳懸浮于地面之上以實現大科學裝置的神圣性,置身其中猶如暢游在廣袤無垠的宇宙星空,激發市民科學熱情。
科學裝置 © 崔彤團隊
Q2:高鐵站網絡正以飛速打破著城市邊界和空間距離,更為城市之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模式與機遇。基于高鐵新城的未來發展,您認為邢臺將如何實現產城融合發展并塑造出特色的城市空間,推動邢臺新區與周邊城市的區域協同?
崔彤:高鐵站肯定是城市中重要的能量原點之一,但不應該是唯一。我們確實要抓住高鐵站作為改變和刺激城市形態的契機,但現在以高鐵建設為源動力發展的地方屢見不鮮,很有可能會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也就是說,以高鐵新城這種類似的發展方式在已經有相當規模的城市中尋求轉型并不能達到“一針見血”的效果,它們怎樣通過結合城市自身的獨特性打造“品牌”“名片”反而會成為更深層次的發展關鍵點。
即將啟航的邢臺市 © CBC
高鐵縱然使各個城市在后工業時代、信息化時代中變成了一個整體,但我們也發現如今的時空坐標經由高鐵的產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改變背后的力量甚至比高鐵所帶來的影響還要大。我們目前要回答的不能僅僅是有關高鐵的問題,也要回答:“高鐵時代之后是什么時代”“在資源平等的時代環境下,如何定位自己的時空坐標”“如何將高鐵所傳遞的物化的東西與快速變化的時空坐標相互作用以此激發城市活力”等問題。
Q3:您如何看待“大師邀請賽”這種創新型城市解決方案?
崔彤:我們一直非常看好CBC這樣的平臺。以前,政府決策部門、建筑師和學術團隊等的關系相對比較孤立,他們分散在一個個政治和資本、設計與生產、教育與研究的島嶼中。而CBC作為一種中堅力量,將這些資源匯聚起來產生一種所謂的共同體,它拉近了政治、資本、科技、設計等,引領了城市的發展,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強有力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