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3 16:32:00
2019-09-03 16:32:00
在邢臺市將邢東新區作為發展引擎的轉型之際,如何以邢臺科技館為契機,為邢臺打造一個獨一無二的城市文化名片,實現建筑與城市的共贏?藍天組建筑事務所的作品以科學創新的思維延續邢臺的文化生命,設計采用新的結構概念,實踐最尖端的能源系統,反映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在邢臺科技館國際設計競賽中,藍天組作為受邀的4家國內外知名建筑團隊之一,針對邢臺城市的發展痛點,成功贏得邢臺科技館國際設計競賽!
1968年由沃爾夫.德.普瑞克斯(Wolf D. Prix)、海默特.斯維茨斯基(Helmut Swiczinsky)在奧地利設立藍天組(Coop Himmelblau)。“藍天組”這個標新立異又充滿烏托邦幻想的名字,成為挑戰傳統建筑秩序的宣言。自成立以來,藍天組一直扮演著“叛逆者”的角色,但是對建筑已有觀念的顛覆并非其最終目的,通過“造云”的踐行,藍天組不斷將開放的、感知的、自然的、復雜的建筑觀融入他們的設計實踐中,旨在對建筑進行新的詮釋。代表作有:奧地利馬丁路德教堂、德國慕尼黑寶馬世界、德國慕尼黑“21迷你劇院空間”等。
邢臺科技館方案效果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邢臺科技館方案模型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再現!科學成就與發展新動向
邢臺科技館的項目設計目標是在于強調邢臺作為河北省創新科技與科學發展與科學教育的新焦點。以邢臺固有的科學文化根源,天文學歷史發展,工程學及其他邢臺在地科學家為基礎,邢臺科技館進而更加反映了中國尖端經濟、生態和建筑技術,展示中國科學發展與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該建筑將采用新的結構概念,實踐最尖端的能源系統設計,反映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呈現邢臺、河北省與中國從古至今以至于未來的科學歷史成就與最新科技發展動向。
藍天組創始人沃爾夫.德.普瑞克斯手繪草圖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設計概念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邢臺科技館主入口效果圖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橋上視角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外立面透視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園林體驗,三維中的空間感知
藍天組將中國傳統園林的理念升華至三維并將展覽空間轉化成一處可在三維中感知空間的容器。所謂“知行合一”抑或“知行并進”的理念認為,當身體移動時,感知亦被激活。展覽空間故此被設計成為一系列不同視點的延續,線性的、對角線的,通過參觀者在展廳內的行走、移動,觀看展覽裝置作品及其周邊空間環境,進而引發觀者的思考。
中國庭院的空間轉化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借助一系列疏密有致的平臺、不對稱的三維參觀流線,以及松散的雙層反射性圍護體,云端科技展覽空間烘云托月般地襯托展示著藝術品,其興趣點亦將美術館外部環境,如“鳥巢”等納入其間。由此產生了不規則的外在建筑形式語言,創造了一處不容忽視的功能雕塑以及全新的標志性文化建筑,云狀博物館的核心處由誘惑之花構成,這里將成為多媒體及數字科技的展覽空間。
科技館景觀園林透視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城市綠肺,締造最優空間氣候環境
擬建的邢臺科技館旨在為場館的參觀者及其員工提供最優的空間氣候環境。被動與主動式氣候控制策略相結合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科技館對能源的需求。藍天組的設計遠不滿足于傳統的低能耗的節能設計,而是希望能夠突破建筑自身邊界的制約,改善建筑周邊的城市空間氣候小環境。
科技館景觀具有綠肺效應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藍天組的設計遠不滿足于傳統的低能耗的節能設計,而是希望能夠突破建筑自身邊界的制約,改善建筑周邊的城市空間氣候小環境。籍此,藍天組的設計充分體現了這樣的理念 ——一座單體建筑可以且必須成為其所在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
節能設計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向南看科技館與能源塔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藍天組在設計中采用了可以用于捕捉當地主導季風的“采風塔”。風能與低壓軸流風機相結合,促使空氣穿過由空氣清新器和低壓空氣過濾體系構成的地下空氣凈化系統。空氣經由地面蓄熱供暖系統清潔、升溫后通過“氣流噴泉”進入由科技館主體建筑圍合的露天公共區域,為該區域提供清新的空氣以及宜人的氣候小環境。
節能設計—能源塔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建筑頂面的雨水收集后亦用于空氣凈化過程。空氣凈化系統所需的能量完全來源于再生能源,除了風能, 還包括由集成在建筑頂面的光伏電池模塊所產生的太陽能。上述節能體系是邢臺科技館展覽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采風塔”外表皮上整合的集成媒體系統則將時時向邢臺市民通告空氣凈化過程的動態現狀。
夜景看向能源雙塔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看向能源雙塔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24小時全天性的活動與城市影響力
博物館基座上的綠色景觀園林為整體綠色廊道的延伸,其宜人的綠色環境與尺度成為附近行人體驗的一部分。在基座頂部的三維中國花園以中國園林的元素為出發點創造了各種不同的景觀空間。
科技館總體規劃提案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這樣的流動的景觀園林存在于科技館底座與上方的懸浮云層之間,為一個開放于所有市民的公共空間, 如同一個中式的庭園,提供了各種不同尺度的公共空間,從開場的流動的步道到庇護的私密松園,人們可以在媒體屋頂下享受微氣候,體驗一些傳統的天文設備或只是沿著布道散步,環繞于綠樹和雕塑或是水景。科技館的景觀園林部份將成為吸引游客一大建筑特征,不僅是博物館參觀者,而是整體市民,為邢臺市帶來各種活動的可能性 ,它也將成為公民心理地圖的一部分。
科技館景觀空間特點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科技館景觀園林與云端科技館多媒體頻幕立面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24小時科技館活動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從街道西側進入博物館,由入口順勢向下方行走則到達科技館的多媒體中心;進入入口門廳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個下沉的中庭,游客可以站在首層的門廳往下看,開放的下沉多媒體庭院依序有各種不同的教育設施,讓游客可以立即一一了解各種多媒體的設施與其功能。
各項功能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中庭之上則是大型的水體,可以提供自然光,光線通過水體分別向下折射后進入中庭,以及向上反射到科技館云體的多媒體屏幕。水體在在中庭室內空間產生的光的反射與幻象效果;同時在室外景觀園林上將多媒體頻幕轉變為豐富多變的第六個立面。基座設有禮堂,天文館,4D電影院,提供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的平臺與影廳供給游客體驗最先進的數位景象技術。
水體光線反射的博物館門廳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寬敞的的青年創新中心與數位工作坊以及特殊教育空間提供了展示科學和技術的平臺,并提供青年來此學習最新數位印刷,3D打印等技術。與綠色文化廊道相連的地下購物街,由負一層與負二層使新劇院和博物館相連結,使行人有所庇護。下面的共用停車場方便車輛停留,并提供卸貨與物流等基礎設施。
科技館入口門廳,新風噴泉與水體光線折射效果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科技館大堂與天井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進入科技云端博物館內的主要景觀層,參觀者可以立即了解各項展覽。地面微微上下起伏如同云的形狀,并產生柔和的地形,其中一條路徑蜿蜒穿過各個位于高高低低層面的展覽,各個參觀者成為了實驗活動空間的一部分,可以與裝置與模型互動。在空間的架構上,主展層以大型的開放展覽空間為主,但也提供中小型的袋型空間以及獨立的空間平臺,提供臨時個展的展場。
云端博物館室內景觀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沃爾夫.德.普瑞克斯講述邢臺科技館設計方案 © CBC
Q1 您如何看待“大師邀請賽”這種創新型城市解決方案?
我當維也納建筑學院的校長時,曾邀請所有的國際朋友和同事來展示他們的想法,這樣我們就可以互相學習,就像CBC大師邀請賽一樣。人們可以不受場地、所在國家、城市的約束,看到在國際層面上的想法是什么,這也可以更新當地建筑師的思維方式。
深圳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沃爾夫.德.普瑞克斯:解構主義這個標簽完全是個誤解。解構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哲學方法,它來自法國哲學家德里達,他曾是是弗洛伊德的學生。弗洛伊德是生活在維也納的精神分析師,我也來自維也納,他說無意識正在統治著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無意識發明不常見的東西。人們會這樣稱呼我們,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背后是什么,它不是去破壞,完全不是,正相反,它是非常積極的,是發掘我們內在的力量,它通過理性是無法達到的。這就是藍天組的秘密。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成員對邢臺進行實地踏勘 © CBC
Q3 藍天組的工作模式是?
沃爾夫.德.普瑞克斯:人們總會提到這個,我說過我是建筑界的貝多芬,因為貝多芬在寫第九交響曲時是聾子,我為捕捉轉瞬即逝的靈感,方案草圖甚至是閉起眼睛畫的,但是我會感覺到這入到這個空間時的感覺。所以它就像一個感知感覺的地震儀。現在我們就像一支足球隊,有十一個人,必須制定一個策略,這樣十一個人都一起協作,對想法進行反饋。然后就會有一個最終的結論,就像明星前鋒球員射門得分。我們在一個小組中設計也是一樣。我提出一些想法,對整個事情進行布局,然后我們去充實它,改變它,直到找出了最終的方法,我會說,我們就按這個來。
維也納屋頂改造項目草圖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
維也納屋頂改造項目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 )建筑事務所